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

關於除法

除法1 連減
除法2 平分
除法3 比較和直式
除法4 商數是二位數
除法5 商數是三位數
除法6 商數是多位數

標題應該說「關於整數除法」,就是小三第一次接觸的除法。

如果問人,舉一個會用到「25÷4=6…1」的數學問題,最有可能的是「25顆蘋果,平分成4份,每份是6顆,還剩下1顆」,幾乎不會出現「25顆蘋果,每4顆一數,可以數6次,還剩下1顆」,也就是平分的概念深植人心,而連減的地位稍微遜色一點。

這情況對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樣的,因為除法牽涉到分數,「平分」的比重就變大了,所以我們的教育變成只強調平分,但我認為連減不能忘,其實他們有專有名詞,連減概念的除法叫「包含除」,平分概念的除法叫「等分除」,數學教育上建議不要和學生講這兩個,以免造成混淆,但我認為連減與平分的觀念一定要釐清,平分的概念雖然較為重要,但不代表連減在後面的單元就被不重視了,像我在<除法3 比較和直式>舉的星期例子,這對小三的學生稍微難一點,是一個在五六年級很常見的怎樣解題單元的問題,每個學生都知道要除以7、看餘數,但鮮少人可以說的出理由,因為一直想著平分…平分…當然是想不出個所以然。

還有一個是很常見的就在小六的速率單元,三個必背公式大家都知道,其實兩個除法的公式中有一個是連減,一個是平分。從小就有在釐清兩種除法的學生,公式不用背也知道怎麼解題,例如:

用每分鐘125公尺的速度跑完1000公尺,要多少分鐘?

小六學生都知道「時間=距離÷速率」,所以會算1000÷125=8。瞭解除法的學生會用「1000公尺的第一個125公尺要1分鐘,第二個125公尺再1分鐘……,所以我要知道『將1000公尺每125公尺一數,可以數幾次』?」他自然而然就知道該算什麼了。

24公里花了4小時,時速是多少公里?

這是另外一個問題,算速率,搬出公式就是「速率=距離÷時間」,要算24÷4=6。而瞭解的人會思考「在這4小時中,每一小時走的都一樣,走出來的24公里是4份一樣的距離累積來的,所以我想知道『把24公里平分成4等分,每一等分是多遠』?」

我不是說不用背公式,而是懂基礎觀念的話,公式可以得心應手地記下來,即使忘了也能解題,只是速度稍慢而已。如果不懂,迫於時間(一方面要考試驗收學習成效,一方面後面有新的單元需要這裡的知識)學生只能強記,這裡強記讓後面更加不懂,永遠的惡性循環。除法用到連減的情況不算少,小五小六因倍數那邊的應用問題更不用說了,其實到國高中即使是分數小數代數複雜的除法,也還是有連減的存在,我個人認為釐清這兩種除法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除法3 比較和直式

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

關於雞兔同籠

雞兔同籠

唸小學時,當時並沒有雞兔同籠,那是國立編譯館的時代,還記得老師在小六等畢業時於黑板寫了一題雞兔同籠,全班都不會解,接著老師用國中的x、y解一遍,當然對那時候只會用( )解未知數的我們來說,那是很神奇的方法,我們連x都不會用呢!

可是現在小學有雞兔同籠了,剛出社會教書時我以為這是資優的範疇,結果卻是高年級課內的,而且不是用x解,是像我畫的,用假設的作法。以大人的眼光來看,看懂後會認為這方法挺不錯的,比起用x解未知數,這種方法比較有理解與思考的成份在裡面,但也有大人非常不認同這種作法,認為是資優競賽的特殊題型,背特殊解法的填鴨式學習。

我覺得會不會走到死背解法的教學結果,往往不是老師的教法,也不是教材怎麼編,所可以影響的,永遠決定在學生一念之間。現在課本都寫的很精美,我畫的內容其實課本都有,只是不是畫的而是用寫的(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畫出來的原因),每個老師在台上也講得口沫橫飛,然而聰明的學生會自己歸納出公式作法。

「以後這種題目是不是 (腳數-頭數×2)÷2 就是兔子了?」

如果是套公式,我認為根本就失去教材放入這些題目的原意了。不認同套公式的老師們只能一直擋住小朋友們,告訴他們題目改變就會錯,或是改成不是2、4的也會錯。程度不差的孩子還懂問題在哪,來得及改掉壞習慣,剩下的就沒多少時間讓他反覆觀察理解了,家長或老師可能乾脆教他x來解未知數,打算一勞永逸。

用x不是不好,畢竟解方程是以後國中的重要解題策略,那些小學限制不准用x的老師,多少是希望學生們用假設的解法,去觀察其中數與量的變化,不是只有求得答案拿到分數。我是支持這種假設解法的,對線性的應用問題是一個很好的解法,運用的也是很重要的觀念,就是觀察量與量的變化。至於那種倒扣的雞兔同籠題目,很有可能影響以後國中列式,這等有介紹此類題型時我再補上吧。